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法真---------

    信息发布者:太白六月雪
    2016-12-10 21:19:01   转载

    法真(99—188),字高卿,右扶风郿县(今金渠乡八练村大法仪原头)人。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。少年时代酷爱读书,当时刊行流传的图书典籍,无论私人家藏,或官府收存,他皆设法借来研读。由于博览强记,加之虚心求教于当时儒学名师,学识进步很快,尤其深明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等五经的义理。箪少饱学,博古通今,善识人才。约在东汉安帝元初初年(114年),他在家乡想念远在南郡任上的父亲,毅然徒步前往。父询及学业,非常满意。在父所住了数月,又挂念家乡亲人,准备返里。但已临近正月初一,南郡十八县县令(长)和郡府官吏都将参加晋见郡守的“朝史会”,法雄想留儿子在“正旦朝贺、百僚毕会”时,见识一下南郡英才贤士,品评他们的德行和前途,以察其才识。“朝史会”上,真从窗孔中观察到会近百人与父的谈吐举止。会毕,雄问儿子:“南郡官吏中谁是德才兼备的贤士?”真回答:“曹掾(郡守僚属,分曹办事,下职称‘掾’)胡广,有公卿之器量。”后来,胡广果然历经九卿三公之位:累迁司徒,拜太尉,后迁太傅,封爵育阳安东乡侯。世人赞赏叹服法真知人识才的本领。

      法真成年后,才学德行称誉乡里,但他无意宦海沉浮,而矢志研讨经学。一次扶风郡太守巡视眉县,慕名特邀法真到县衙相见,他本不愿去,无奈就以当时文士戴头巾以示儒雅之风,用绢巾束发而去。太守意欲征法真为佐吏,便说:“从前,鲁哀公虽非贤君,但仲尼称臣,柳下惠也不离父母之邦,我慕贤士高才,想以功曹之职相屈任,以辅佐光大本朝,不知意下如何?”真回答说:“因为太守见待有礼,我可以宾客四时朝见拜访明公。如果要我任职郡衙,那我将远避北山之北,南山之南了。”

      法真以德行高洁,学问精博而名气越来越高,立意要像道家始祖老子那样,隐退山林,躬耕授徒,讲道论德。汉顺帝时(126—144),征聘天下贤士入朝为官。当时朝宦田弱与法真是同乡,极力向皇帝推荐说:“处士法真是一位体兼四业(诗、书、礼、乐),学穷典奥,幽居恬泊,乐以忘忧,将蹈袭老子之高踪的贤士。若欲征召,用币、帛之玄仪物是难以屈就的。臣愿圣朝拜授三公之职,优礼相待。倘贤圣在朝,必定能颂《清庙》(《诗经、周颂》篇名)之歌,致凤凰来仪之瑞。”不久,顺帝西巡长安,田弱又一次举荐。顺帝先后四次下诏征聘法真,但他以自己不受郡府壁除,现也难应朝廷之召,就回答:“我既然不能遁形远世,岂可再饮洗耳之水呢?”他的朋友郭正说:“法真名可得听,身难得见,逃名而名我随,避名而名我追,可谓有世之师啊。”为表敬意,郭正与乡绅、文士等撰文刊石,以颂扬法真的清名贤德,号称其为“玄德先生”,以“关西大儒”名播天下。不远千里前来拜师求学者,前后有范丹等数百人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